和风禅韵?公众0

尽其在我·简单是美

一花一世界

一禅一人生

图片由和风禅韵制作,转载需注明出处。

水月道场

建筑是有思想的,但是它不像文字或语言那么直白。建筑师是造梦师,将虚的思想与美学观点,承载进实的建筑里。也许你不能解读,但终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水月道场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提醒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来源于我们的内心。

蓝天,白云,远山青黛含翠,云雾缭绕。眼前一片开阔的水面,一座方形建筑静然立于正中间,似乎悬在水上。池边的连廊是两面长墙,一字排开,沿着池边直通大殿。站立其间,仿佛身处肃穆庄重的殿堂。清风徐来,吹皱了水中的天光云影,几朵红莲微微摇曳。刹那间,真有“空中花,水中月”之感,也顿时明了这里为何名为水月道场。

??摄影师「JeffreyCheng」作品

?摄影师「Jessie」作品

空中花,水中月

水月道场,位于台湾佛教四大山头之一的法鼓山,是由建筑师姚仁喜设计的。筹建时,他曾问农禅寺创始人圣严法师认为未来的寺庙是怎样的。法师说他曾在禅定时见到,那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为了这六个字,姚仁喜足足想了一个月才画出一个寺庙的样子。法师看后说“有点像”。于是顺着依山傍水的地势,姚仁喜一点点打造出这座“景观道场”。

▲摄影师「JeffreyCheng」作品

朴实无华的大殿以清水混凝土和木头为主,由24根灰色的大柱支撑着。上半部如一个棕黄的木盒子,垂挂着金色布幔。下半部的半透明设计,造成悬在空中的印象,所谓“空中楼阁”。底下光洁如镜的矩形水面里,又倒映出一模一样的大殿。风起时,水波凌动,布幔轻飞,实景与水中景交相辉映,虚实难分。

▲摄影师「JeffreyCheng」作品

经文的光影诗

有人说水月道场虽然是现代的建筑,可是一看就觉得是中国建筑,因为上面有汉字。道场长廊上是一整面镂空的《金刚经》,这五千余字均是用混凝土灌出来的。行走在长廊上,人好像在倾听佛祖的教诲。据说比丘尼早晨的第一件事,是在长廊上,一步步慢慢走,跟着念一遍《金刚经》,再开始这一天的行程。

?摄影师「otakubale」作品

??摄影师「JeffreyCheng」作品

在禅堂西面的木墙上,刻着一部《心经》。每天阳光穿透大殿,将这二百六十个汉字投射在各处。随着时间光影的变换,汉字会不断地移动、流转,从地上再到圆柱上、墙上。有人说,这是浮在空中的《心经》。

姚仁喜一直着迷于中国佛经经文,“即使看不懂都觉得它有一种很令我感动的东西。”于是他想到让光来呈现。在做《金刚经》长廊时,大家都觉得他疯了,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五千个不一样的字,要一个个灌,而且字还会“跑”。但是做出来时,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惊心动魄。俯仰之间,都是经文的光。曾有人问姚仁喜,人走过时会踩到经文的影子,是不是不敬。他回答说不是,那时经文就会投射在经过的人身上。

▲摄影师「JeffreyCheng」作品

坐在池边的石头上,望着水月道场,心自然而然变得安静平和,会“让人提起正念”。水面幻变的倒影,经文上的汉字随着光影的变换,呈现出一种永恒的震撼力。风平浪静时,一水之线,两处道场,虚虚实实,难辨真假。水池边的介绍文写道,“观者之心,正如生灭变幻的水月明镜”。也许,圣严法师是想告诉世人,我们看见的世界,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摄影师「JeffreyCheng」作品

1、现诚征原创的手机摄影作品,单反摄影作品,以及原创文章等。如果您的作品够新颖,能符合禅意生活美学微刊的标准。将为您的作品免费刊登,让您在我们的平台上结识更多的朋友,展示您的才华。并赠送礼品一份(礼品为和平寺住持德禅方丈签名原著一本)如需添加联系方式,请留言说明。

投稿请发邮箱:rock.h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