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之路朱仁康治学三部曲一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第一期 导读:朱老出身贫寒,自小多病辍学。机缘巧合遇到了当时外治名家章老。朱老兄长先跟随章老学习医术,三年学成,章老开始跟随兄长抄方学习,熟稔《汤头》《医家四要》等,为其后学习中医打下基础。朱老推崇《疡科心得集》,以其为主而后大量阅读医科经典。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强调内治的作用。外用药的制作方面要求剂量精准,功底扎实。进行开刀放脓时,要把辩脓深浅作为基本功。经常把看过的病人记录下来,反复推敲,在实践中成长。朱老不局限与中医的外治,衷中参西,擅长清热解毒药治疗外科疾病。在辩证论治时,强调唯物主义辩证,看重前人经验,又不拘泥于前人。教育年轻人认识疾病要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随时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注意到矛盾的转化,才能有所成就。 有益的回忆 [作者简介] 朱仁康(~),江苏无锡人。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于疮疡皮肤外科有较高的造诣。治学衷中参西,多所创新,著有《中西医学汇综》《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等。 在名师指点下苦练基本功 我出身于一个小市民家庭,家父是粮店职员。其时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兵匪横行,民不聊生。我家食指浩繁,人不敷出,只能东挪西凑,苦度日月。尽管如此,家父还很注意对下一代的培养,不惜债台高筑,设法资助我弟兄上学。我读完高小后考人中学,仅读了一年,因多病而辍读。少年时,我家赁居无锡南郊。当时外科名医章治康氏因避兵乱,由郊区乔迁来城区与我家合居,方圆百里,慕名而来求治者络绎不绝。凡贫困患者,章氏非特分文不取,甚至相赠药金,故深得百姓爱戴。章老先生不但专长外科,亦熟谙内科。余家人有病,经其诊治,无不霍然而愈。某年家父因心境不畅,郁火结聚,脑后发疽,肿痛日厉。章氏为其遗方用药并嘱家人宰三年老母鸡一只,炖熟与服。初疑不敢从命,章谓此乃以毒攻毒,坚议不妨,才放心服用。不久疮头收束,顶透脓泄而愈,阖家信服。俟后朝夕相处,与家父交称莫逆,家父遂有使我两兄弟从师学医之意。我哥长余四岁,先从章氏执弟子礼,三载学成,悬壶锡地郊区行医,余全家亦移居相随。我即从兄长随诊抄方学习,因而亦尽得章氏薪传之秘。章氏对疮疡外科有独到之处。常惯用虫类药如山甲、全蝎、斑蝥、蜈蚣之类,配成秘方丸散,用以内消疮疡,功效卓著,故能驰名于世。我学医过程中,一则从小长期与名医相处,耳濡目染,有所熏陶;再则由于长兄提携督促苦练基本功,打下了良好基础。以下谈几点经验体会。(一)我读医书从《汤头歌诀》及《医家四要》启蒙初学时无门径,,亦走了-些弯路,单就《汤头歌诀》来讲,不知背诵了多少遍,还是前记后忘,后来找到了窍门,把各类方剂经过分析、对比异同,便能牢记下来。以后再读《医方集解》,深入了解方义,就更牢固了。在读外科专著方面,由于师承相传,我最推崇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一书。盖明清两代在外科史上虽有明显发展,外科书亦不少,但大多陈陈相因,多所雷同,唯此书一反既往以疮疡部位编次的惯例,而首创以两病或三病骈列立论,辨其异同,条分缕析,既便于辨病(现在所谓鉴别诊断),更有助于辨治。例如“辨附骨痛、附骨痰论”,已能明确地把骨髓炎、骨结核区别开来。又如在脑疽论中,首先提出三陷变局,对全身化脓性感染一一败血症与脓毒症,已有很好的认识。如是之处皆发前人所未发,确实在中医外科史上有很大的贡献。我对此书曾反复攻读,受益匪浅。体会到高氏组方用药,偏重于清热解毒,毕竟疮疡属于火毒,阳证多见,观其所创新方如清营解毒汤、银花解毒汤、羚羊角散皆属此类。据此我认为当时高氏是受到温病学派卫气营血理论的影响所致。址我既以熟读《疡科心得集》先入为主外,亦参阅了外科名著,如《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等,做了摘录,博采众长,从中吸取精华,充实了师承经验之不足。此外,我接受前人“治外必本之内,知其内以求其外”及“治外而不知内,非其治也”的教诲,重视学外科医必须熟谙内科基础,为此我先后读过《素灵类纂》《时病论》《伤寒来苏集》《温病条辨》《本草从新》等书,为我后来树立整体观,主张疮疡皮肤外科诸症应着重内科,打下基础。回想起我学医的方式,基本上是以师带徒的方式。我白天协助长兄(亦说是随师)临诊、抄方、配药,夜晚才有时间攻读书本,因此常夜以继日,不敢偷懒,曾作“十七而学论”以自励。我深深体会到,我这样的学医方式,临床实习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收获大,进步快;缺点是理论基础差些,不能像在医学院学习的那样系统扎实。但目前的学习方式,先学理论,后再临床实习,二者似有脱节,因而实际掌握医疗技术就欠缺些。 (二)学外科与其他科不同,必须配合外用药,炼丹制药乃是一项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过去师徒之间,保守思想严重,向有传子不传婿之说。灵丹妙药视为囊中之宝,秘而不宜,唯恐外传。外科常用红升、白降二丹,视为不可或缺之品.必须亲自动手炼制。炼制时应掌握好火候(文火、武火体取时间),否则,必遭失败。如炼升丹,火候太过则丹药发黑,弃之无用;火候不足则丹药发黄,功效不著。熬煎膏药亦如此。熬油温度在C以上,必须滴水成珠,方是火候到的征候,这时下丹,才能熬成乌黑光亮。这些都要经过亲自实践,反复试验,才能制好。有好多外用配方膏、丹、散、水、酒等,都有一套工艺方法、先后次序,功效好坏,与此大有关系。这些基本功,必须掌握好。(三)开刀技术,首先要掌握好辨脓法。全靠手指按摸,判断有脓无脓深部脓疡辨之较难,尝有似脓非脓、气肿、血肿,易于误诊,均要经过反复实践方可取得经验。中医开刀,向以小切口为主,辨脓疡深浅,定切口部位,浅则浅开,深则深刺,恰如其分。反之,过浅则未到脓腔,脓不外泄;过深则伤筋动络,甚至大出血。开口过小则脓出不畅造成蓄脓;脓未成熟而切,及脓成而过时不切,均非所宜。此一基本功,亦得打牢,掌握分寸。 由于长兄的谆谆教导及自己的苦学多练,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初步掌握了一般医疗技术。为了减轻长兄挑起全家生计的重担,我开始自立门户,离开长兄,去相隔五十里之遥的苏州郊区开业行医。初出茅庐,对过去学医时常见的病,治好不难,但遇到以前不常见的病,甚至从未见过的疑难之症就不那么简单了。毕竟实践不够,经验不足,又无师可问,只能从书本上去找办法,自己揣摩,真如所谓那学三年,天下通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了。我曾碰到水样一个病例,虽事隔五十年,迄今记忆犹新。患者蔡某,男性,农民,二十余岁,遍身起青紫斑块,状如葡萄,两腿青肿,满口1牙龈糜烂,血从外溢,不断吐出青紫黑红夹杂的血快,臭秽之气冲人。其家属惶惶然,来所求治。余自付行医方始,此病从未见过,如何处理,心中无数,初思牙龈属胃,现今腐烂出血不止,想是胃火上炽,遍身青紫斑块,良由邪热伤络、血溢脉外所致。筹思有顷,蓦然想起方书有消斑青黛饮-方,或许尚能合拍。故拟先用犀角尖(镑末)五分,以银花露送服,继拟方用鲜生地、川黄连、黑梔、知母、青黛、生石膏、丹皮、赤芍、元参、鲜芦根与服,另以五倍子末外搽牙龈以收敛止血。两剂后复诊,龈血明显减少,周身青紫斑块亦渐消退,仍宗前方,去犀角,加侧柏叶、大青叶等增损,六剂后痊愈。阖家称颂不止,余亦深感满意。事后查察《外科正宗》《医宗金鉴》诸书,此症均称青腿牙疳及葡萄疫,与现代所称坏血病相似。而消斑青黛饮一方,出自《伤寒六书》,治邪热人胃,里实表虚,阳毒发斑之症,亦见合拍。余开业伊始,不意能旗开得胜,初建奇功,私自庆幸。从此以后,我经常把每天看到的病摘记下来,写成临诊笔记。一般病例简录,疑难危重病则详记。诊疗之暇,细察认证识病,处方用药有无差错,有无药不对症之处。哪些药该用的末用,不该用的却用了,经过思考,以备下次改正。遇疑难病或罕见之症,必经多方查书,一求明确诊断,二求想方设法。遇危重症,事关患者生命安危,责任重大,不但临诊时要详细检查,慎重推敲后方遣方下药,且诊后又要考虑下一步方案,常致夜不安枕,必待来朝看到病人转危为安,才放下心来。我这样做,多年如一日,认为有下列几点好处:①边看病,边查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有利于逐步提高医疗水平。②既有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亦有失败的教训,随时改正計③对病人负责,免于差错。④日积月累,便于摸出规律,总结提高。未从寅出 往期回顾 ⊙岳美中:无恒难以做医生(一) ⊙岳美中:无恒难以做医生(二)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一)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二) ⊙姜春华:我的学医过程(一) ⊙姜春华:我的学医过程(二) ⊙金寿山:路是人走出来的(一) ⊙金寿山:路是人走出来的(二) ⊙郭士魁: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一) ⊙郭士魁: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二) ⊙李聪甫:业精于勤,荒于嬉(一) ⊙李聪甫:业精于勤,荒于嬉(二)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一)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二)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一)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二)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三)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四) ⊙何任:医林四十年(一) ⊙何任:医林四十年(二) 编辑:王旭 审核:崔金峰 如果您感觉文章不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6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卸妆水卸妆乳卸妆油卸妆膏,如何选
- 下一篇文章: 几个秘方,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