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达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十方解析
郑伟达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十方解析 疫疠横行,举国抗战;时下各大媒体和网络流传中药方、偏方层出不穷……不仅出现了中西医之争,中医内部还出现了伤寒派和温病派之争,经方与时方之争,寒疫与温疫之争……笔者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能治病救人就是好医;无论经方还是时方,能治病救人就是好方;无论温热派还是寒凉派,一律都是仲师门下的“辨证论治”实战派。今纵观前方战况,医院院长郑伟达教授特总结治疗新冠肺炎十方,今解析新冠肺炎1号方(麻杏二三汤)以期更多病患受益甚幸!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6g,陈皮6g,姜半夏9g,茯苓15g,白芥子10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 功能: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主治: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方解:郑伟达教授作为新中国中医奠基人吕炳奎先生关门弟子、著名中医药肿瘤专家,在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学验具丰,见解独到,师古不泥古,尤其在对古方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一方面强调要依法使用,另一方面又强调“三因”制宜;故在临床上运用前人方剂时,学习与掌握前人关于方剂的法度规矩,严谨的组方理论,宝贵的临床经验,又要注意适用中医理论,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对前人的方剂进行加减化裁而灵活应用,现解析之新冠肺炎1号方(麻杏二三汤)就是突出的代表之一。 本方由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三方而成。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临床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所伤,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急,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使用,不必拘泥于“汗出而喘”。如无汗当分析原因,如热盛伤津则加清热生津之品,如寒邪束肺则加辛散解表之属。方用麻黄为君,宣肺而泻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使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用于治痰的基础方,《医方集解》曾说:“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这些加减方法可资临床运用时参考。早年俞慎初教授在《二陈汤的临床运用》一文中说:“本方能治:(1)老年慢性咳嗽,痰白而多。(2)风痰为病,咳逆,头目眩晕,痰多胸闷者。(3)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4)痰热上扰,症见虚烦不得眠,胸闷,时流涎沫。(5)肺肾阴虚,脾湿生痰,咳逆呕恶,咽干舌燥者。”三子养亲汤出自《皆效方》,用于治疗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水谷精微化为痰,痰壅气逆,肺失肃降,以致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急则须治标,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矣。 新冠肺炎1号方用白芥子、炒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半夏、陈皮健脾化痰、行气祛湿;麻黄宣肺平喘,杏仁化痰止咳,与麻黄一宣一降,调理肺气;倍用生石膏先煎入药以清肺平喘、生津止渴;共奏化痰逐饮、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寒痰壅肺型新冠肺炎病人。 按语:我师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外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數。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寄予厚望;众志成城,中国必胜。 编者:郑伟鸿郑东海熊江参阅人民卫生出版社《八名方临床应用》一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6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邓氏祖传医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