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非遗之美了解传承之根宜良非遗
非 遗 近在咫尺竟未闻。 桃花园中开心果, 惊见瑰宝愧煞人。 踏青归来过“非遗” 非 遗 年6月13日,是我国的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宣传展示宜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普及非遗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总体工作安排,宜良县文化馆从即日起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本篇重在介绍非遗基础知识和宜良县较具特色的一些手工技艺。下面小编先为大家介绍非遗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的最大区别在于物质属性不同,无形与有形,活态与静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是指经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是因为与活着的人紧密联系,是依托于传承人而存在和延续的,所以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云南省是最早开展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命名的省区,较早认识到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秉承“动态保护、活态传承”的工作原则。目前,云南省已经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传承人认定体系,并逐年进行各级项目及传承人的调查申报工作。 宜良县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宜良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生生不息,他们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年3月13日宜良县人民政府宜文(88)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编撰“八大集成”七大志书的意见。年,宜良县文化局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民间舞蹈调查,收集了宜良有线索的所有民族民间舞蹈,收集了宜良县所有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及19位民间艺人的资料,并编辑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宜良县资料卷。 年,又进行了民族民间美术及艺人调查。 年,再次进行了民族民间音乐及艺人调查。 年,根据文化部、省文化厅、市文化局有关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要求,在文化馆设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公室,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进行普查。 年6月,文体局向县人民政府申报十类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宜良县人民政府宜政复[]47号文件批复,同意文体局申报的保护名录,宜良县有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进一步深入挖掘民间文化遗产,文体局于年6月在文化馆挂牌成立了宜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文化馆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工作,非遗调查、申报、传承、保护等工作主要由文化馆负责。 我县共有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项目共42项;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传承人共15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1个(马街白陶)。市级民间文化保护区2个(古城镇民间歌舞之乡、马街镇民间工艺之乡)。 具体名录可进入文化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6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妍菡集middot詩詞十首
- 下一篇文章: 这些神吹的保健品你还买吗这些骗人的养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