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鹿鸣山

张国良

鹿鸣山,山峦峻秀,奇峰陡立。美丽的鸭河和鸡河从东面,西面绕山而过,山水相连,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素有“鹿鸣耸翠”之美誉.

她是云阳人民心中的圣山,楚风汉韵滋养着勤劳智慧的云阳人民,是旅游,休闲,崇尚文明的圣地,鹿鸣山我已去过多次,但登顶朝圣只有一次,那是二十几年前在南阳游学时与同窗好友意气风发,畅谈人生,踌躇满志登上过主峰,如今历历在目。

今日是周曰,虽是深冬,然天气晴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老夫妻,虽已年过天命,然精神抖擞,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意,吾对妻曰:老婆今天下午登鹿鸣山何如?妻曰:吾亦有正有此心。

于是乎,吾夫妻二人出云秀,沿铁道向西而行,步行三里之遥,至鸭河岸边,河水请澈,暖意融融,一片祥和之意,踏过小桥,听流水淙淙,方至鹿鸣之东山脚之下。走羊肠小道,跨石之弓桥,背手弓腰呈前倾之势,妻为助力,作推吾臀部之状,气喘吁吁,终越七十度坡道,方至山前广场。

鹿鸣山者景点颇多,立广场四方望,南有一馒头形山峦上有石质观景亭,亭后有气宇轩昂的神鹿塑像,背后像征千年古城的吉祥瑞气的雉鸡塑像,塑像西北五百米处的蜿蜒山道旁,有光武帝仅宿一夜的石床,称为刘秀床,还有一个最为壮观的景点那就是耸立于海拔米的祖师庙,那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人们登山朝圣的终极目标也。

鹿鸣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藴,站在广场瞭望,一阵暖风吹来,我默默的闭上眼睛,我陶醉了,把我的思绪带进了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

春秋时,陈仓有个叫伯阳的人,掘地时挖出一个似羊非羊、似猪非猪的动物,便牵去献给秦穆公。路上偶遇两个孩子,一个叫舀,一个叫被。他俩对伯阳说:“你牵的这个东西叫媪,专在地下食死人的脑浆,如果要杀死他,得把柏枝插在它头上。”媪接着说:“这两个小孩也不是人,是野鸡所变,如果逮住雄的能称王,逮住雌的能称霸。”陈仓人听后,丢下媪,速去追赶两个小孩,在猝然捕捉中,两个小孩现出了雉的原形,直朝平林飞去。陈仓人将此事告于穆公。一次穆公带兵去打猎,果然捉住了雌宝雉,后来雌雉化成石头,人们把他安放在渭河和汧水之间,到文公时,在此修祠,名为陈宝祠。而雄宝雉却飞到南阳雉衡山来了。战国秦时,为了说明这个地方栖有一只雄宝雉,便把所建的县命名为雉县。每到陈宝祠祭祀时,可以看到从雉县发来十余万丈的赤光,进入陈仓祠中,并可听到雄雌悦耳的鸣叫声。后来刘秀在南阳起事,获此雄雉,果真当上了东汉帝王。

我正在闭目暇思忽然感觉背后有人拍我一下,吉峰,你癔症啥呢?走快去爬山去,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沿着一代帝王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气宇斩昂的鹿像面气前,然而倍感苍桑,岁月无情不知为何我竟潸然泪下。思绪又拉回到了二十几年前与大学同学们一起来登山情景:

二十几年前父母健在,其乐融融,当时我正在南阳游学,时值千年古镇云阳大型庙会,闻名全国庙会之大,恐文友们不相信,从云阳东关大桥沿鸭河、绕雉城、达南石庙,长达五华里之遥,大会七天,为尽地主之谊,在双休日休假时,特邀同学来召狂庙会,登鹿鸣,来召同学有刘景山,李朝,王震,袁金強,张华猛,王鹏,杨森,王天永,尚广义等,我们意气发风发,谈笑风声,那时鹿像刚刚塑成,器宇轩昂......很可惜没留下任何影像,而今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为了子女,各奔西东,我的朋友们,何时才能在鹿像前重逄,留下我苍桑的身影?

刘秀床

忽然一把掌打在身上来:你这主今天是怎么了,又发什么愣?快走去朝圣去!″我含着泪和老婆一起,沿着陡峭的山道前去朝圣,攀爬有半个钟头的功夫,我们来到一块大块长方形的青黛色的巨石旁,据说这是刘秀床,看着这块巨大的的石块,我的思绪又被拉回到西汉末年那狼烟四起、战马嘶鸣的岁月。

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名新朝,南阳地主刘秀乃高祖后裔,起兵反莽,兵败被追,乌鸦引路,潜入此山,在一块山后一块巨大石块上过夜,因身困马乏,放松警惕,深睡于此,此时天已快亮,莽军要天亮搜山,此时群鹿齐鸣,刘秀被鹿鸣惊醒,得以逃脱,刘秀在洛阳称帝后,把此山命名为鹿鸣山,把救命之鹿封为神鹿……

我正在沉思之际,一只小兔刘秀床边跑过打断我的思绪,回想二十多年前,同学相聚,在刘秀床边谈历史,谈人生,而如今只有我夫妻二人在此床上休息,不觉有苍凉之状,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我正在喃喃自语,不觉潸然泪下,忽听有人说就你溅泪多!原来又是老婆在骂我。

我们起身继续前行,决定向鹿鸣主峰攀登,鹿鸣主峰是阳镇山脉的最高峰,是云阳向太空突出的一极,奇峰突起,耸入云端,海峰高达米,呈东两走向,是雉城的一道天然屏障,主峰之上建有祖师庙,在半山腰望去,令人望而生威。攀登主峰是很多人的愿望,但实现者少矣,我此生登上峰一次,那是二十几年前与同学们一起登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何其快哉,如今一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只我们年过半百的夫妻,有胆量登吗?能登上去吗?我不知道……

然而妻子说,不下决心怎能登上,我们毕竟上岁数了,可以走走歇歇,只要不急躁或许能够登上,按照妻子的说法,我们卯足了劲去攀登,累了就停下来继续卯劲,山势越发陡峭,怪石嶙峋,奇曲难行,用手扣岩缝,脚步扎稳,匍匐而行,路窄处背贴岩壁,夫妻互助,你推我拉,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终于登上南天门来到祖师庙前,然而心是跳的,头是晕的,腿是抖的,不敢站立,于是乎坐于庙宇门前休息二十分钟,以恢复体力……

于是,抖擞精神扶栏远跳,令人心旷神怡:整个雉城尽收眼底,高楼林立,拔地而起,鳞栉次比,一座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电气化的焦枝铁路上,一条条巨龙呼嘯着而来,奔腾而去,召示着云城人民前进的斗志,昂首阔步,永往直前的力量……鸭河、鸡水像两条玉带把雉城环绕,淙淙河水叮咚作响,弹奏着时代的强音,与时俱进,永向前方……啊!好一派繁荣幸福的图景,好一幅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登高望远,感慨万千,昔日的马蹄声早已远去,一代帝王的踪迹已永远定格在这里,它记载着那雉城的光辉与不朽已成历史,而如今冬阳普照,我仍在思念周窗,虽然你们不在身旁,尽管我们已年过半百,但是我们的心仍连在一起,我们都在自己位置上或为家庭,为事业,为育人而日夜劳碌,而奔忙,这是什么,也许就是家国情怀,也许就是责任担当。

是的一切都在改变,变化是永恆的,一日之内有日出有曰落,一年之内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一生之中有生老病死的悲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亦或有遭受过屈辱伤痛,亦或有自强不自息的坚强……然而,在变化之中却一种规律永远不变,那就是善念不变,初心不变,或许这就是永恆吧!

忽听有人唤我,老公别在发愣了,太阳要下山了,于是夫妻相互扶持下山而去,我们从现实走进了历史长河,又从历史长河中走了回来,回到了现实之中,也许这就是人生活吧,有时需停下来进行反思,进行回味,有时需要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国良:

网名吉峰:河南南召人,小学高级教师,年南阳一师毕业,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南召县皇后乡中心完小工作,网媒“中州风情”主编。偶有作品散见于《中国电影电视网》,《中州风情》,《中州作家文刊》等网媒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1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