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精选

广东崇正秋拍lot

明白玉带皮卧马

5×6.7×2.5cm

RMB:,-,

玉马为青白色,马背、尾部带有深浅不一的褐色沁斑,质地缜密、细腻如脂。玉马四肢曲于身下,呈卧状。菱形双眼睁开,凝视前方,马耳竖起,马首上以密集阴线表示马鬃。缰绳、马鞍采用立体浮雕技法琢刻于马背上,以菱形纹、斜线刻画精致的纹路,全器雕工传神生动,精细入微。

马一直是历代推崇的玉雕动物造型之一,从目前的考古资料证实,玉马从商周开始制作,直到清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其主要以陈设和装饰。元明时期的玉马,基本沿袭宋代之风格,但有一些新的变化:造型除前期的立雕、片雕者外,尚新出现立体镂雕,及线刻马纹饰之器,说明制作技术略有提高和进步。在具体形态上,最明显变化是:鬃毛除有前期平行弧线表示外,又有多组分束状;元明时期玉马的造型继承了传统的做法,只是局部纹饰有新的变化。

广东崇正秋拍lot

明白玉尸陀林玉饰

8.5×7×1.5cm

RMB:80,-,

尸陀林主,又称尸林主、寒林主,藏语音“度册达波”,是西藏天葬场的主神,亦是与金刚瑜伽母密续有关的护法神,在藏传佛教中,墓地坟场同时也是重要的修行场所,尸陀林主护持独处尸林或坟地中的修行佛法者。尸林主,“状如一对男女骷髅鬼物,是尸林之神。”尸陀林主虽形象恐怖,但揭示了佛教思想中万物皆空,一切无常之意。

此尸陀林主男女双尊,均为一头二臂,三目圆瞪,大口如盆,头戴骷髅冠,对目而视,体态相协调。男尊高举右手,持骨杖,左手托盈血颅器,右膝弯折,左膝微弓,身姿形象生动。女尊右手高举无忧花枝,左手持宝瓶,折右膝。

广东崇正秋拍lot

明黄玉虎

L:5.5cm

参阅:《中国文物世界》,年12月,第64期,页15。

RMB:50,-80,

参阅:《中国文物世界》,年12月,第64期,页15。

黄玉质地,色泽黄,?包浆浑厚,?细腻温润,受红色沁,古意盎然。虎呈俯卧回望状,圆脸,蹙眉,双目微凸,虎口大张做咆哮状,身躯圆润,前爪前伸,后足收腹下,长尾扫于后背之上,因材施艺,刀工俐落,巧妙利用天然黄褐色玉皮表示虎皮毛之原色,展现宋元时期玉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匠心传神。虎号称百兽之君,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被人神化。仰绍文化出土时即发现用蚌堆砌的龙、虎造型,说明虎和龙皆为古人崇拜的神兽。本器刀法娴熟,打磨精细,轮廓含蓄,提炼概括,亦将虎的样貌与姿态巧妙再现,富于艺术意象,实为难得精美佳器。

广东崇正秋拍lot

当代翡翠冰糯种春带彩山子带座

42×6cm(翡翠纯高);62×22cm(连座)

备注:附翡翠检测证书。

RMB:1,,-2,00,

此件翡翠山子,体积较大,整块冰糯种雕琢而成,其翡翠整体为淡紫罗兰色,带正阳绿色,在大料翡翠中是上等的材质。翡翠若带紫罗兰色泽的,多见豆种,而此件为冰糯种如此大的春带彩的很少见。这件水头很好,极为润泽,此等级的山子单原材料的价值就很高。此件作品设计巧妙,紫罗兰之色如远山青黛,其上的正阳绿俏色树枝、植被。利用透雕、圆雕、高浮雕的工艺,将山上的山石、树木、亭楼、小桥表现得层次分明。更为难得的是此件作品四面皆有工,可环视,四面工艺无不精彩,巧夺天工。大的翡翠山子在传统文化中作为风水摆设的重要用品之一,它富贵华丽的色彩已极为夺目,山子又有“靠山”、“镇压”之用,可镇宅,陈设在办公室或大厅内不仅起到陈设华丽之用,更可用于风水,也可凸显屋主人的身份。相比其它的艺术品,他在原材料的优势是其它竹木之类难以比拟的,如此大块的上等翡翠可子孙永保。

广东崇正秋拍lot

当代冰糯种春带彩翡翠送子观音摆件

15.5×26cm(翡翠纯高);0×5cm(连座)

备注:附翡翠检测证书。

RMB:20,-,

由整块大翡翠料圆雕而成,冰糯种,水头极好,纯天然缅甸翡翠雕琢而成,呈现紫罗兰、正阳绿双色,又称为“春带彩翡翠”,是翡翠中的难得之品。圆雕成观音,其面目慈祥,头戴宝冠,身姿优雅躺卧在荷叶之上。身披长袍,左手托观音瓶,右手持莲花,身边芙蓉花盛开,象征着纯洁清廉,观音身旁一侧一位浑圆可爱的男童坐在盛开的莲花之上,当为“送子观音”题材。本件翡翠作品雕刻工艺绝佳,无论莲花还是菩萨身上的衣纹,都宛如微波涟漪,呈现出柔美的曲线。荷花的造型静中有动,似乎有微风吹拂,花瓣荷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此作品无论是翡翠材质,还是雕刻工艺都是难得的当代大料翡翠雕琢绝佳之品,实为永存之品,不可复制。且题材尤其圣洁,以纯洁的芙蓉作为背景,送子观音静卧其上,题材寓意极好,置于家中,可保佑一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1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