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您是哪位探寻虢国夫人游春图
新国潮·新态度·新观点 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聆听国画里的声音·发现历史中的真相 大家好,我麓山君, 一个追国潮,爱国学的后生。 我非庙堂大师,亦非知识渊博的耄耋, 所以才爱刨根问底,一探究竟。 ———————————————— 春已至,而不能游。 宅家观画,看世界 待一切如春复归美好 再踏青! ———————————————— 今天麓山君 跟大家去探寻的是《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中女子众多 到底哪位是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绢本设色。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这幅画叫“游春图”,但画中未见一片春色,正是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说到虢国夫人不知有多少人知道,但杨玉环想必知道吧。 有人要说了:“那肯定,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王者界音乐才女,被动英雄。犹抱琵琶半遮面,看到残血就上头。清平调、霓裳曲、胡旋乐、长恨歌,治愈,伤害,环形走位就治你。”好吧,这也是历史的新潮范,也没啥错。 话回,这虢国夫人就是杨玉环的姐妹。唐玄宗宠爱杨玉环,爱屋及乌,杨氏“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除了三姐虢国夫人,还有大姐韩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而这虢国夫人那可是李隆基除杨贵妃之外的宠妃,另一个浪漫、绮丽的形象。 这幅描绘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虢国夫人游春图》,换个角度来讲不正是反映杨氏姊妹受宠而势倾天下么。除此外还有《虢国夫人夜游图》、《虢国夫人踏青图》,可惜都未流传下来。 撇开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不说。就想说这画中“女子七八个,男子两三个”到底哪个是虢国夫人? 咱先排张顺序图,从右往左编号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要找到谁是虢国夫人,那么必先了解这个人的着装习惯、性格、行事风格等等,从多方面入手去判断。 从历史资料来说,这位虢国夫人,是因为得宠的杨贵妃的一句话而得宠。人家杨贵妃说了:“皇上,人家很是思念姐姐们,可接他们入京否。”得了,就这样三姐妹入京改变一生。虢国夫人即自此开始受宠。虢国夫人依仗着杨贵妃的庇护,可谓恃宠骄横,挥金如土。豪横! 再说虢国夫人的长相体态丰姿绰约,雍容华贵,脸庞非常丰润,具有‘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呃,这一点似乎唐朝长得好看都这样。) 虢国夫人另一大特点,就是喜欢“素颜”,放现在那就是“素颜女神”。有诗为证: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张祜《集灵台·其二》 虽说相信完全素颜,至少是淡描娥眉,不施脂粉。画重点:淡妆、骄横、特立独行。再看画中的女子,2、4、5、6、8。 首先说2号和6号两位红衣女子,这二位,从发型上就可以判断出,她们的头发没有盘到头顶,而是梳成两个圆环,垂于耳边。这叫“垂挂髻”,在唐朝这种发式多用在宫廷侍女或者未成年之少女上。再说这二位衣服红艳的很,也不符合虢国夫人喜素调的特点。 再看4号和5号,两位处在这幅画的C位,一人目视前方,一人侧脸询问,有人说这就是虢国夫人与韩国夫人并行。但是细看下另有说法,两位发型梳的斜倚在头边的尖尖发髻,是坠马髻,唐朝上流社会贵妇间流行的发式。 唐《宫中图》局部坠马髻 服装上,4号、5号都是上襦下裙,肩上挽轻罗纱,这种罗纱叫作帔帛,是盛唐很流行的服饰。5号上穿淡青色窄袖上襦下穿描金团花红色大裙,微露绣鞋轻点金镫。4号装束完全一致,只不过上下颜色与5号调了个。这种装束从同时期其他传世化作中可窥一二,再说这二位骑得马也不是御制的“三花马”。不得不说,这二位顶多是贵妇。 《簪花仕女图》 唐周昉《纨扇仕女图》局部仕女身上的帔帛 目光聚焦在怀抱7号幼女的8号女子身上。8号着衣素净,一手执缰,一手护住怀中的幼女,“女凭母贵”难道就是这位。座下骑的是御厩中名贵的“三花马”这点也像,但细看这位女子,年龄偏大,神情上眉宇间流露出小心谨慎。态度十分安详,马鞍也不够豪华。这跟骄横、挥霍无度的女大姐大般的人设不符,所以她应该是侍姆,也就是带小孩的保姆。 这么快完了 画中女子都排除了, 难道结论是虢国夫人没在画中? 莫急,别忽略了还有三位男士,女扮男装出行不是不可能,唐代妇女喜着男装,尤其以开元、天宝年间最盛。贵族妇女着男装也不鲜见,《新唐书》里就记载过太平公主穿男装。女扮男装没有过多的涂脂抹粉,这点与虢国夫人的“淡扫峨眉”倒是挺符合。男装出行岂不特立独行。那我们再看看1、3、9号三位。3号9号服装完全一样,并且9号还只露了半个脸,这二位爷定不是,侍从无疑。那么就剩下1号脱单骑行的青年才是真正的虢国夫人。 理由在于:一、看神情,眉清目秀,樱桃小嘴,加上轮廓圆润的女性脸庞,就算穿的是男装骑服,也掩盖不了他女性的特征。再仔细一点考察,在“翟衣青质”,上看到描金鸾凤团花的女性纹饰。所以男装只是形式,女服才是本质。而且,在纱帽覆盖的前额上,分明可以看到连弧状的女性发际线。 (局部图) (唐代女性脸庞表现手法) 二、图中九人八骑,璎珞衔佩的高级别坐骑有四骑,只有1号和7号所骑为御制的“三花马”。这里说的“三花马”并非三种花色毛皮的马,而是指马脊前端靠头部分的三花鬃式。据史书记载,唐代御马多以“三鬃”为饰,视为尊贵。所谓“识人先辨马”。 三、再看马鞍,只有1号的马鞍上出现了复杂的花纹,马鞍的障泥上的对鸟,在马口边角的金嚼衔佩饰,在配鞯的图案上的奔虎,证明了第一骑是虢国夫人。虎纹与消失了一千五百年的虢国联系起来,因为虎是“虢”之字根,同时又是虢国专属的邦国徽号。 四、首尾相衔的一队人三三两两团在一起,只有前骑脱单显得特别夺目。其他人皆锦衣华服粉白艳红,美则美矣,但轻佻热闹敌不过青黛金线类似长衫的马装高贵出彩。这种“以少胜多,以一敌众”打破平庸格局的手法来突出对中心人物的塑造,也符合虢国夫人的性格体现。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有人说是虢国夫人与韩国夫人出游,到底里面有没有韩国夫人,如果有,而虢国夫人女扮男装,那谁是韩国夫人呢?有兴趣的朋友,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吧! 画家简介 张萱(生卒年不详),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年-年)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国画小知识: 1.简称“国画”,他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我国传统特质的宣纸或者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激发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 2.绢本,是指画是画在绢上的;设色是与水墨画区分的,因传统国画,很多是只用水墨,用了颜色的就叫“设色”。简单地说,“绢本设色”就是用国画色将画画在绢上 附《虢国夫人游春图》长图一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10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元青花不可告人秘密,公布于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