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又名大蓝根大青根靛青根蓝靛根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http://pf.39.net/bdfyy/xwdt/「入药部位」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性味」苦,寒。《本草述》:"苦,寒,无毒。"《分类草药性》:"凉。"「归经」入心、胃经。《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主治」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肝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痘疹,感冒,暴发性红眼,单纯性疱疹性口炎,扁平疣,高热头痛,疮肿,水痘,麻疹。「附方」1、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2、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普济消毒饮)3、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毫升,煎成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4、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5、治肝硬化。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6、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性状」1、板蓝根,又名:大蓝根。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主产河北、江苏、安徽等地。2、马蓝根,又名:蓝龙根、土龙根。为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及根,全长10~30厘米,灰褐色。根茎圆柱形,径约2~6毫米,上部带有短的地上茎,地上茎有对生分枝,根茎有膨大的节,节上分生稍粗的根茎及细长的须根。根细长而稍弯曲,表面有细皱纹。根茎及地上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略显纤维状,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质较柔韧。气无,味淡。以条长、粗细均匀者为佳。主产于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1、菘蓝,又名:大蓝。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直径5~8毫米,外皮灰黄色。茎直立,高40~90厘米。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种子1枚。花期5月。果期6月。2、草大青与上种极相似,所不同者,本种的叶基部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而凹块,或全截形。花期5月。果期6月。3、马蓝,又名:葴,大叶冬蓝,大蓝,青蓝,板蓝,山蓝。多年生草本,灌木状。茎直立,高达1米许,茎节显明,有钝棱。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叫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线形,另1片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阔;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内含种子4枚。「生长环境」1、菘蓝:栽培。2、草大青:栽培。3、马蓝: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分布地域」1、菘蓝: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2、草大青: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等地。3、马蓝: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采集收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置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理作用」1、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1: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管内均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3、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克/公斤),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临床应用」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板蓝根3钱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治疗用50%或%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或用板蓝根煎服,昏迷者行鼻饲,12岁以下每日2两,13岁以上2~4两,1次顿服或2次分服,连服2~3周;亦可每2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用2~2.5钱,15岁以下用1~2钱,待体温降至正常后酌减剂量及次数,2天后停药。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必要的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据临床观察,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消除早期炎性改变,使邪热外达的功效。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据例的观察,治愈率在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于3天内退热:临床症状除特别严重者外,通常均能在退热后即消失;少数有后遗症,均系疾病过程中持续高热、严重昏迷和抽搐的病例。2、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蓝根2~4两,小儿减半,每日1剂煎服。同时可将板蓝根配成30%溶液涂患处。据例的观察结果,除5例好转、5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对伴有并发症者效果较差。预防服药人次,似有控制流行的作用。3、治疗感冒(包括"流感")用%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视年龄及病情每次1~6毫升,每日2~4次。治疗80例,治愈78例,无效2例(其中1例合并肺炎)。一般在1~3天退热,2~5天症状消失。4、治疗传染性肝炎用板蓝根1两,每日1剂煎服;或用板蓝根6斤、蒲公英3斤,糖适量,制成煎剂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20天为一疗程。单味煎剂治疗8例均获效果,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6天,肝功能恢复为15.7天,肝脏缩小为13天。疗效优于茵陈蒿汤对照组。复方煎剂治疗50例,经一个疗程后有50%病例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一、二疗程累计肝功能恢复正常者达92%。5、治疗暴发性红眼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观察例,4天内治愈率达94.9%。多数病例用药(10%浓度)1天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早、病情轻者疗效最好。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6、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取板蓝根l两,制成60毫升煎液,1~3岁小儿每次10~20毫升,日服3次。治疗11例,均于第2、3天热退、流涎停止、充血消失、坏死上皮脱落,第4、5天见粘膜再生、溃疡愈合。7、治疗扁平疣等用50%板蓝根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月1~2次,10~20天为一疗程。儿童可用成人剂量。观察45例,39例获得治愈或进步。一般于2~15天开始见效,治愈时间7~45天不等。但皮损较多、范围较广泛者多无效果。此外,用板蓝根煎剂治疗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用板蓝根配合大青叶、羌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板蓝根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及流行性腹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曾有报道,1例上呼吸道炎患者肌注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后15分钟,即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气短,心慌烦乱,四肢麻木、发胀、奇痒,两前臂及两小腿满布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现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相关论述」《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上述植物的叶或带幼枝的叶(大青叶)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点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5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兰州地摊回来了七里河区暂设多个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