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可持续纺织创意设计大赛以“未来”为主题,鼓励设计师围绕生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进行创意设计。经过8个月赛程,大赛共收到来自海内外企业、工作室、艺术设计院校师生、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等投稿的涉及服装服饰、鞋帽箱包、家纺产品、创意产品、装置艺术品等类别的多件作品。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材料创意奖3名、材料设计奖3名、优秀作品奖10名,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10名(完整名单附后)。

今日展示荣获金奖、银奖、铜奖和材料创意奖的作品,与您共赏!

金奖

《停格》

作者:刘格雨

院校:北京服装学院

指导教师:王阳、李喆

设计说明:

静卧在片片的枝桠间,映衬着斑驳的树枝。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难以慢下来去发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放慢生活,放慢脚步,停格在最美的那一刻。

作品灵感来源于枝桠交错,透过树枝映衬用线迹来表达天空色彩的变幻。新型材料木皮和纺织品纤维创新应用使面料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根据纺织纤维和木皮的特性,将两者复合,原本单一的两种材料,通过复合使他们有新的生命力。木皮材料本身易断,可塑性极低,但是通过激光切割的镂空工艺以及与纺织纤维复合,改变了木皮的物理性质,使其增添了柔韧性。色彩的设计则是通过天空的颜色为灵感,提取了代表性的色彩,经过纺织纤维纱线的反复重叠,形成渐变的色彩效果。

该设计可应用于空间里的装饰性壁挂,也可与木框相结合,做成屏风使用,既满足了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增添了装饰性。

银奖《染缬》设计者:沈玥、江晓丹、程康宁院校:南通大学指导教师:沈加芹、汪训虎设计说明:本作品采用了传统扎染工艺,主要包括夹扎、缝扎等技法。不同的扎结方法、松紧程度、不同染料、染色时间、媒染剂的份量,促使染液渗透程度不一而产生丰富的色差变化,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色晕肌理,最后呈现意象朦胧、错杂融浑、雍容大气的工艺之美。应用方面,制作了布包、伞、灯笼等实物。在包的设计中,将包的造型和图案结合起来,让传统工艺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整体色调为蓝色,通过颜色将作品统一起来,单个作品的橙色和浅粉色,在视觉上进行提亮。

《峦》

设计者:魏一、杨靖怡、王琰院校:鲁迅美术学院指导教师:吴一源、宋晨功设计说明:灵感来源于李白诗句:“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以文字描绘出一派湖光山影相映,峻崖峰峦重叠的景色。这一系列纤维作品也是以山峦为主题,采用多种纤维材料,主要从色彩与质感方面来表现“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回崖沓障凌苍苍”三幅关于山峦的场景,以寄怀我们对于瑰丽山川的崇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向往与赞美。铜奖

《霾》

设计者:张涌烨

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何文才

设计说明:

近年来各种新颖的楼房建了起来,许多废弃物也被一一淘汰,垃圾,危楼没有好的处理。工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的同时,大量的有害气体排到空气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变好,但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在变得糟糕了,能见度变低,大自然的美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该作品以雾霾,废弃的楼房为背景来表现城市环境问题日渐严重。以金鱼,花朵这些鲜活的动植物,装着氧气的玻璃球,蓝天白云和温暖的阳光来表现纯净的环境越来越稀少,我们应该珍惜。暗沉与光明的鲜明对比,一同存在,相互影响,是城市的阴霾笼罩着我们,还是大自然的光明照亮我们?

功能性:此设计为70cm*70cm的圆形挂饰设计,适合陈列于公共场所供公众欣赏。

色彩效果:色彩表现较为丰富,明暗结合,主色调为灰褐色。

应用材料于技术创新:材料主要为一些收集的碎布,缝纫线材和棉布等,对资源的再利用不浪费,变废为宝,利用不同碎布的材料和肌理表现出破碎的楼房,手缝和机缝表现多种层次和效果,最后加以刺绣和毛毡的表现形式,使画面不沉闷。

丝?羽

《丝?羽》

设计者:苏丹

院校:北京服装学院

指导教师:王阳、李喆

设计说明:

本作品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设计的,充分利用蚕丝纤维、竹纤维、动物羽毛材料的天然可降解优点。目前蚕丝主要通过针织和梭织的技术制作成服装,本设计的技术创意在于采用物理热压的方式将竹浆作为粘合衬,通过改变蚕丝的层数与动物羽毛复合而形成面料;在色彩方面,用动物羽毛天然形成的色彩来替代化学染色,避免化学染色造成的废水和废气,因此,从面料的生产选择到制作再到色彩以及成为服装服饰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绿色环保的。本设计的面料尺寸不受限制所以可应用于服装配饰等多种领域,此外蚕丝面料不仅具有环保可持续性,它对人的皮肤也大有益处,属于可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具有吸湿性强、透气性强、穿着舒适、光泽和谐等等的特点。

《重生》

设计者:张正伟

院校:湖北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郭川、崔岩

设计说明: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细胞的增殖过程,细胞的增殖中总是伴随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同时还伴随着新细胞的产生,这是机体不断生长发育,赖以生存和延续种族的基础。此作品为一件艺术装置,我运用了大量的可再生,可降解的纺织棉绳,通过打结,编织和钩针的手法进行不同造型,在用其穿插和包裹塑料塑料水管,这是可再生可持续发展材料与不环保材料的一种对比,也表达了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材料通过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定会替代那些不可再生不环保的材料。此作品色调为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提示着社会的发展只有生态的,绿色,环保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给我们最美好的未来。这些新型的材料将会使我们社会发展迎来重生。

材料创意奖

《浮游》

设计者:曾嘉

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指导教师:尹娜

《牛》

设计者:施彬彬、赵启言、顾婷婷

院校:南通大学

指导教师:成娟

设计说明:

本系列作品的设计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生肖——牛。作品整体的制作面料以南通传统色织土布和现代绒布拼接而成,南通色织土布以蓝、白或蓝、白、黑为基础色,颜色简单、质朴。布料肌理、色彩与牛造型结合营造出和谐、雅致、沉稳的风格,给人以素净朴实之美。作品在造型设计上将牛头和身体的比例进行夸张变形,加上配件的装饰,整体造型既保留了牛刚猛的本性又不失可爱性的玩具特色。

《归乡》

设计者:何红烨院校:北京服装学院指导教师:孙一楠设计说明:作品灵感:日落草木阴,舟徒泊江汜。苍茫万象开,合沓闻风水。洄沿值渔翁,窈窕逢樵子。云开天宇静,月明照万里。意为回归自然,与绿色环保主题相呼应。材质:粘胶纤维的原材料是天然的纤维,自然无有害物质、环保可降解。粘胶纤维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优良,常与棉、毛或各种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纺织品。粘胶面料又名木天丝,是一种运动型环保面料,因其特殊的纳米螺纹分子结构,就好像面料表层空气流通的管道,保证充足的循氧量,锁住水分,所以拥有相当好的调湿效果。粘胶面料具有超强的抗静电性能,它不会产生粘着身体上的感觉,因而觉得十分滑爽,特别适合制作运动装。含湿率也是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需求,且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调湿功能,被称为“会呼吸的面料”。材质柔软、光滑,在面料上印花色谱齐全、色牢度好。

年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重大考验,我想这也是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地球、人类、病毒,面对危机我们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刻。CV可持续纺织设计大赛正是这样一个契机,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共同支持年轻设计师、创意工作者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