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中药海蛤壳中医专长考核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海蛤壳又称蛤壳、黄蛤、白利壳,生于浅海泥沙中。辽宁至海南岛沿海均有分布,春、秋季捕捞,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厘米,宽2~8厘米。壳顶突出,稍靠前方。外表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状生长纹清晰,背部常有锯齿状或波状褐色花纹。内面乳白色,边缘无齿纹。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无,味淡。 性微寒,味咸。归肺经、肝经、胃经 清肺、化痰、软坚、利水、制酸、敛疮。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用量10~15克,煎服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填敷。用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 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 海蛤壳有抗肿瘤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龀外还有抗炎、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气虚有寒者不得用。 ①治痰火咳嗽,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净)、蛤粉(新瓦煅)各9克。蜜丸指头大。临卧,噙化三丸。(《卫生鸿宝》青蛤丸) ②治火郁肺胀,气急息重:海蛤粉、青黛、瓜蒌仁、诃子皮、香附、半夏各30克。姜汁糊丸。姜汤下30丸。(《杂病源流犀烛》海青丸) ③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穗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④治下疳疮并脓疮:蛤粉、腊茶、苦参、密陀僧。为末。河水洗净,腊猪油调敷。(《外科理例》) ⑤治阴汗:蛤粉、牡蛎粉等分。为细末。绢袋盛扑。(《古今医统》珍珠散) ⑥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30克,芒硝15克。上捣罗为散。每服6克,鸡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 ⑦治血痢内热:海蛤末蜜水调服9克,日二。(刘禹锡《传信方》) ⑧治痰积泻:海蛤粉30克,青黛9克,黄芩6克,神曲30克,留半煮丸梧桐子大。每二三十丸,白汤下。(《医学入门》海青丸) 联系我们-2933951-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z.com/qdls/3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速记中药使用注意,高效拿下易错考点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