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合肥年味最浓的地方在这里小时候打滚耍
对于合肥人来说 城隍庙意味着什么? 庐州城隍庙,三绝天下稀 小时候觉得城隍庙里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长大了却越来越少移步去逛城隍庙 觉得已经上了岁数的老地方 越发的与我们的生活脱了节 其实往往我们忽视的景色里 却藏着最难能可寻的记忆 来这一次跟着我把脚步放慢 再走一遍合肥这个古老的地标 这个即将再次焕发新生的地方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一排排镂空木格花窗 精致的砖雕门罩 木雕檐条、雀替、楼层栏板 如果不说你一定猜不出 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古老地标 它原本是什么样子? 安徽第一条步行街 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 传承着道教文化精髓的城隍庙 曾经是合肥热闹鼎沸的第一条步行街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 拆除城隍庙南的居民建筑 环绕合肥古城隍庙建一个小商品市场 以取代日益拥杂的安庆路一条街 年,城隍庙商业街的九狮楼(朱涛/摄) 炒货大王、灯具大王、裤子大王 衬衫大王、牛仔大王、茶叶大王.....各具特色 彼时的城隍庙堪称是合肥个体私营经济的摇篮 “一毛喽,吃热的!”彼时蚕豆大王的叫卖声仍在耳边回响 历史的转身总是悄无声息 而今的城隍庙几次改造升级后 以一副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 成为“最庐州”的合肥地标之一 小商品市场与庙宇的碰撞 “城隍庙”的牌匾赫然醒目 徽派建筑楼宇之间满是正派庄严 正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 门口的两只石狮子正襟危坐 迈步而入 似闯入了雕廊画壁的徽州古镇 行人三三两两步态从容 走过门廊二楼便是小吃广场 听说过城隍庙可是藏着不少地道的小吃 怀着期待上了二楼 却意料之外的扑了空 或许是老面还需要老汤的道理 老城隍庙终究还是离不开老字号 新潮的各式小吃却在这个地方遭遇滑铁卢 而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依旧在街角熠熠生辉 老合肥人应该没人不知道贼火爆的“老头小鸡店” 百年老店已经逐渐消失在街头巷尾 而在城隍庙却还能一撇其存在的痕迹 我想这就是老城隍庙存在的意义 每个城市总有个这样的地方承载着历史的积淀 留藏着城市文化最后的隐秘 一个转角便转进了另一片天地 好像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小商品聚集地 去的人摩肩擦踵卖的东西也都不贵 却总能淘到称心的小玩意儿 城隍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百米长的步行街两旁的小商铺门庭如市 虽已过完国庆节 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还是一副喜庆的模样 想想怪不得称之为合肥最后一处年味最浓的地儿 城隍之根 走至街尾了才见到城隍正庙 跟步行街处在同一条中轴上的正庙 从数道正门可以窥到最里面的一尊神像 与一条马路之隔的小商品市场的热闹不同 气氛庄严肃穆 砖红墙青黛瓦、廊廓飞檐、听木鱼颂经 守得一处僻静的好时光 随手一拍也都是一副宁静祥和 穿过两道门后,回首就能看到古戏楼 虽然此时的戏台空空荡荡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但是总留存着彼时人生鼎沸时的韵味 逢年过节看台下挤满了老戏迷 古老的庙井上留有岁月的痕迹 相传南宋词人姜夔(kuí)寓居合肥时 还曾来城隍庙拜谒 品尝此井之水后赞不绝口 为之取名“杏泉” 我想城隍庙一定发生过太多故事 为人知、不为人知 在历史的长河里掀起涟漪而又归于平静 我想每个城市都有个这样的地方 饱经风霜但又历久弥新 不同于高楼大厦的现代感 也不同于人工文创的商业气息 只是静静的立在城市的一隅 你来或者不来都始终散发着它的魅力 我想城隍庙便是如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12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甘做服务群众的老黄牛记保靖县茶岭村党
- 下一篇文章: 月河老邻居之十二杨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