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考试中医考点脾系疾病鹅口疮
鹅口疮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考查频率比较低,但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重点集中。为了让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不遗漏知识点,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总结了鹅口疮的考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概念: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掌握好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做题时更好的辨病,注意关键词“口腔”和“白屑”。 2.病因:本病的发生可由胎热内蕴,或体质虚弱,久病久泻,或调护不当,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此处比较容易出现多选题或者否定式命题。 3.病机:火热之邪循经上炎,熏灼口舌。此处可以由鹅口疮的两个常见分证——心脾积热证和虚火上炎证进行反推,两个分证均为火热证(实火和虚火),因此病机是火热循经上犯。 4.病位: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肾。此处亦可由鹅口疮的两个常见分证——心脾积热证和虚火上炎证进行反推,两个证型明确指向了心、脾、肾三脏。 5.与白喉鉴别:白喉之假膜多起于扁桃体,渐次蔓延于咽或鼻腔等处,其色灰白,坚韧,不易擦去,若强力剥离则易出血,常伴有发热、喉痛、进行性喉梗阻、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病情严重。二者鉴别的关键点在于部位(口腔舌上对比咽或鼻腔)和临床特点。 6.与口疮鉴别:口疮以口腔溃疡为特点,也可以先为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黄白色,周围红赤,不能拭去,拭去后出血,局部灼热疼痛。二者鉴别的关键点在于临床特点——白屑对比黄白溃疡。 7.与残留奶块鉴别:残留奶块其状与鹅口疮相似,但以棉签蘸温开水轻拭,即可除去奶块,易于鉴别。 8.实证特点:一般起病急,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焮红,可伴发热、面赤、心烦口渴、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舌苔厚腻等症。 9.虚证特点:一般起病缓,病程长,常迁延反复,口腔白屑较少,周围焮红不显,可伴消瘦、神疲虚烦、颧红等症。 10.虚实鉴别:主要在于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白屑特点和伴随症状。 11.辨轻重:轻证白屑较少,范围局限,全身症状轻微或无,饮食、睡眠正常;重证白屑堆积,甚或蔓延到鼻腔、咽喉、气道、胃肠,可伴高热、烦躁、哭闹、吐泻、气促及吮吸困难等,极重者可危及生命。 12.治疗原则:实证宜清泻心脾积热;虚证宜滋肾养阴降火。 13.心脾积热证主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焮红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关键点在于:满口白屑+实火证。 14.心脾积热证治法:清心泻脾。由证型推导。 15.心脾积热证方剂:清热泻脾散加减。由证型推导。 16.清热泻脾散组成:栀子、生石膏、黄连、黄芩、生地黄、赤茯苓、灯心草。口诀记忆法:清热泻脾芩连地,灯芯膏栀赤茯苓。 17.虚火上浮证主要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关键点在于:白屑散在+虚火证。 18.虚火上浮证治法:滋阴降火。由证型推导。 19.虚火上浮证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由证型推导。 20.心脾积热证外治法:选用冰硼散、青黛散、珠黄散。每次适量,涂敷患处,1日3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12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那些在我心中永远的山水,是栖息我浮躁心灵
- 下一篇文章: 10首国医大师治糖尿病的经验方云南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