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一条江,也许是太熟悉的缘故,反倒不怎么留意了。人也一样,对于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珍惜。但对于初次印象却很深,就如初恋。楠溪江及周边的景区,我大致可以数得过来,如果问我印象如何,一时半会还真的说不上来。就像故乡的山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却一直没有用文字记下来。我这个人很懒散,如果没有很深印象是不愿去理会的。我第一次去楠溪江是在年的暮春的一个周末,公司团委组织全体团员去楠溪江过团日活动,当时的楠溪江刚开发不久,竹筏漂流方兴未艾,一条竹筏满坐8人,一位二元,坐满才走,我们包下十几条竹筏,浩荡而下。那是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漂流,那种情境至今尤记:

昨闻楠溪名,今随竹筏弋。

声喧急滩中,色静烟波里。

村古隔溪隐,林新对岸寂。

雨细无须遮,空翠人衣湿。

江峰筏外影,白鸟掠岸急。

滩平净乎筛,远山云雾起。

多情笑我辈,戏水难自持。

清溪洗客心,对此谁不痴。

名家评楠溪:“天下第一溪”。

我言楠溪景,平淡见真奇。

一声一回顾,抵岸不忍离。

这是一首白描手法如实记录当时情境的诗。我总以为,山水就得用古典诗的形式写出来才是最美的,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山水诗名篇多于山水散文游记,当然了,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的山水游记散文一点也不逊色山水名诗名篇,他们是八大家中山水散文写得最好的,尤其是柳宗元,其山水游记更是达到了巅峰,无人可以企及。永嘉郡是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几乎踏遍永嘉山水,并以诗来讴歌寄托情怀。山水田园诗写得最好的是陶渊明、王维与孟浩然,孟浩然还来过楠溪江,并有诗咏。

林褪晨纱,翠露铅华。一支篙、一叶轻筏。影湛波平,水浅滩滑。欲尽兴也,舟人歇,我撑划。

袅袅炊起,隐隐农家。笛声远、归牧残霞。狮潭星落,渔火萤花。待清风闲,月溪冷,侣鱼虾。

这是我填的一首行香子词。“林褪晨纱,翠露铅华”,楠溪江的晨岚是最美的。但晨岚美景不是那么容易邂逅的,得在烟雨初霁的清晨才能偶遇。这得要起早出门才行,懒惰的人是遇不到的。所以我主张出行人不必求多,三五守时知已就可,人多了就无法守时,等人到齐了再出发,美景已逝,斯人不再。这样的经历有过好多,昨天去楠溪江就是这样,本来约好八点正出发,等人到齐了,已是八点四十分,只在车上看到晨岚的末梢,好不遗憾,凭白遭踏了一个难得的晨岚天。另还有一次在阳朔,我与胡炎清晨看到晨岚,如在平时,我们带上早点就出发,但要照顾同行的几个女同事,等她们梳妆打扮好之后,云岚早散。

在楠溪漂流是一种享受,我在许多地方坐筏漂流过,名气大的印象深的有武夷九曲溪漂流、阳朔漓江漂流,楠溪江与之相比,名气或有所不逮,但楠溪江水之清、林之美、村之古,更具田园韵味。“平谈见真奇“是我对楠溪江的评价,也是我对楠溪江情有独钟之所在。

楠溪江在静静的流淌,只有细细的聆听,才会流进你心灵。这是种只能体会而不能言传的感觉。楠溪江也是疗伤消愁的好地方,人遇到失落失意想不开时,独自在楠溪江住上一夜,独自一人在石滩上漫步,看朝之晨岚,暮之彩霞,失意忧愁渐失,当来日太阳升起,又会以一个晴朗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之中。

楠溪江最美的是春天,雨日初晴时的云烟缭绕自不必说,晴日的春风明媚也很有诗情画意。“柳丝懒懒倚东风,李树凋时桃树红。春日耕前牛犊困,黄花丛里蜜蜂拥。”“村溪柳色嫩鹅黄,雨后新晴莺弋长。一叶轻筏出青岫,林烟淡淡野花香。”

楠溪江最好玩的是夏天,夏日玩水,老少皆宜,会游泳可以在溪里纵情碧波,不会泳者也可在浅滩处捡捡螺蛳,抓抓小鱼,在沙滩上赤脚奔跑嬉耍。或者几个人租上一条筏,一个橡皮船,累了可以上筏上船休息,休息也之后又可以下水游泳,休息游泳两不误。天热了可以躲在滩林凉阴处乘凉,楠溪江的原始滩林可是一绝,林密树茂,沿溪缠绕,随意就能找到一处,如果带上帐蓬,累了还可以在密林深处睡上一觉,醒来后再继续玩。饿了,还可以一边烧烤,一边喝着啤酒,美妙至极。楠溪江是举家休闲避暑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楠溪江的秋日无疑是舒适的。金风送爽,稻浪飘香,蟹肥鱼美,这时约上三五知已,一起走村访巷,兴起时来一壶农家好酒,在夕阳下领略古村的遗韵。

楠溪的冬日以四海山的雪最为闻名,可惜四海山我没有去过,有机会还得跟驴友去看看。

楠溪江众多峡谷中最有意思的石桅岩小三峡景区。山人初游时曾写过一诗:

才渡三峡湖,渐入桃源行。

急湍乱石喧,深壑雷霆惊。

壑亭尚无题,我曰响壑亭。

坐听松风静,行看雪波腾。

壑狭多山石,排闼又送青。

溪径随山转,一转一奇新。

涉矴水濯足,凉意洗烦尘。

行到水崖处,移舟通幽深。

潭寒生氤氲,波清闲客心。

弃舟复登临,栈道攀危嶙。

林深雨更湿,山远云长存。

鸟去山愈静,风来竹独亲。

沿溪寻胜迹,迎来石桅峋。

独出群峰间,屹立惊乾坤。

直刺九云霄,破空泣鬼神。

问源在何处,但见云雾深。

流水逝如斯,岁月了无痕。

逐山共忘情,浑然天已昏。

楠溪众峰中最美妙印象最深的是大若岩十二峰,记得农历正月初,山人与好友胡炎在雨后烟云中巧遇十二峰,至今叹为观止。

十二峰峦十二仙,轻纱缦舞迷人眼。

登山移步妙无穷,庐山真面始难见。

十二仙姑齐下凡,秀灵绝世起翩翩。

众峰无语飞泉静,深怕惊醒梦里仙。

云迷雾失数奇峰,数去数来谁数清。

十二金钗齐聚此,羽衣缥缈梦魂惊。

人间可有纯真爱,无奈化身藏碧山。

可惜今生无宋玉,巫山云雨苦无缘。

楠溪江的古村落很多,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坑古村。我喜欢林坑村桃源式的隐逸,很合我的胃口,也许在我骨子里头,就有这种隐居的意愿。

深山隐古屋,耕读自无忧。

依势成村落,沿溪听水流。

鸡闲随处觅,鸭碌傍波搜。

白鸟悠悠下,林烟淡淡愁。

日斜云霭杏,欲住不能留。

山人对楠溪江的印象记忆大概就如此了。

作者简介: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居名四宜居。年6月25日生,原藉浙江瑞安,迁居温州,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喜欢山水旅游,著有《云溪山人诗词》、《云溪山人游记》。

特别鸣谢:温州旅游体验师楠溪青黛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1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