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闽西苏区崛起的军需工业支撑革
10月6日,原中央苏区县的改造项目———汀州红军体育场,在长汀正式开放。 83年前,年10月6日,从长汀钟屋村实施战略大转移的红九军团,在这分发给全军将士大批军用物资,从这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年3月,毛泽东、朱德在长汀对首次入闽第一次统一军装的红四军,举行阅兵仪式,对全军进行整编,标志着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从此开始。 在那血与火的年代,在国民党一次次严酷的“围剿”与经济封锁中,为了苏区的生存、发展,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军械、弹药制造,军服、药品等一系列军需工业,在闽西山坳傲然崛起。 红色兵工厂遍布闽西各地 年3月24日,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军事问题决议案》要求“闽西政府办修械厂、子弹厂,以增加武器。”同年5月,中共闽西特委决定筹建闽西兵工厂。 一时间,龙岩湖洋、江山山塘,上杭才溪、白砂、蛟洋,永定虎岗,宁化曹坊,长汀四都、南阳,武平上峰、亭头等地,先后响起了兵工厂的打铁声。 自年八一南昌起义,党中央下达武装斗争的指示后,邓子恢、郭滴人便积极筹划武装暴动,为解决枪弹问题谋划筹办兵工厂。郭滴人委派廖秀考去上杭蛟洋,经傅柏翠介绍,请来广东刘益和等五位枪械师傅至山塘,在此创办了闽西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乡村红色兵工厂,用收购来的废铜铁,制造出第一批17支单响土造枪。随后仿汉阳造步枪,以及制造手榴弹、子弹等。 年2月龙岩全县总暴动,用山塘兵工厂的土枪土炮和子弹武装了农民赤卫队。深山中的红色兵工厂,先后经历了国民党的三次飞机轰炸、三次移民、三次火烧。如今,在龙岩博物馆旧馆内,还收藏当年山塘兵工厂生产的九接龙土炮、土步枪和一枚未曾爆炸的大炸弹。 山塘兵工厂原为廖氏宗祠“务本堂”,为明末清初四合院土木建筑,坐北朝南,占地近千平方米,中间是主院,左右为厢房,共有5个厅、11个房间。 年5月22日,毛泽东、朱德红军在小池“赞生店”驻地听取郭滴人汇报,决定攻打龙岩城,商议了红军与暴动队伍筹措武器弹药问题,肯定了办山塘兵工厂的做法。次日凌晨,由郭滴人带路,朱德骑马率队经过山塘,查看了兵工厂,兴致勃勃地用杉树皮在务本堂围墙书写“我们一定要革命到底”的红色标语。 打下龙岩城后,毛泽东、朱德十分重视农民赤卫队的成长,指示军需处调拨一百多支步枪给龙岩地方武装,并把战斗中破损的一批枪支送到山塘兵工厂维修。 那时兵工厂,通常仅几个农村打铁匠,白手起家,设备简单,几把铁锤、火钳和手拉风箱。经过艰苦创建,初具规模,开始修理土枪土炮,制造单响枪,通过摸索,最后能修理机枪、步枪,熬制土硝,翻造子弹、手榴弹。小小兵工厂,却修理、制造了大量武器弹药。 年8月,闽西特委决定在龙岩湖洋建立闽西红军兵工厂,山塘等地的小兵工厂迁进并入闽西红军兵工厂,同年12月又迁往永定虎岗,改称为“闽粤赣军区兵工厂”。地方和部队领导非常重视兵工厂,感谢工人的辛勤劳动,每次战斗获胜,都派人传递捷报,送来慰劳品。闽西总工会还将一批军帽送给工人,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年夏,闽粤赣军区兵工厂迁往长汀四都,年末改为“福建军区兵工厂”。有工人多名,一台旧式机床,一台制子弹壳的机器,主要制造子弹、三刃刺刀、枪托、毛瑟枪、马尾手榴弹、地雷等。年,又迁往瑞金,年初和官田修械厂合并成立“中央兵工总厂”。 红军首次在闽西统一了服装 年,红四军消灭长汀军阀郭凤鸣,没收郭部的被服厂,建立了红军被服厂。3月20日,毛泽东在“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红四军进行整编。红四军前委考虑到红四军自创建以来,“军装”各式各样,相当破旧,急需更换,决定利用筹来的钱款赶制套军服,每个指战员发一套。长汀秘密工会协助红四军后勤供给部购置布匹,商店没有灰布,就与染布坊联系,把布匹统一染成灰蓝色,在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后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由于时间紧,军装数量多,工人少,机器不够用,便将个体分散的裁缝工人招募进厂,日夜加班赶制。 新军服的样式由毛泽东、朱德、陈毅亲自审定,灰蓝色、棉布质,上衣为中山装式,两个上贴袋,领口缀红领章,代表红旗,领子上绣一圈黑边;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军帽为八角形,缀红五星帽徽。陈毅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 红四军战士穿上新军装,士气大增,在长汀南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朱德、陈毅等领导检阅。这也是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被服厂开始才60多人,到年成为拥有多人的大厂。朱德对被服厂的印象深刻,他对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深情回忆:最重要的还是那家拥有新式缝纫机(日本货)的工厂……这批机器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在那以前,我们身上的全部衣服都是用缝的,可是我们现在终于有了第一批正规的红军军装。新军装的颜色是灰蓝色的,每一套有副裹腿和一顶有红星的军帽。它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于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从此,红军军衣、军帽、绑腿、被单、子弹带、干粮带等,在长汀生产,还相应建立了汀州弹棉厂、中华织布厂。中华织布厂有工人多,有织布机、手摇纺纱机多台,生产格子布、柳条布、雪花布、灰斜布、白布、蚊帐布,月产约多匹,大量的医疗纱布、药棉等保证了红军作战之急需。 新做斗笠圆叮当送给毛委员上前方 遮风挡雨的斗笠,同样是红军行军作战的必备装具,为此,红军斗笠厂在长汀诞生了。初创时仅30余人,后发展到多人,月产斗笠最高达二万多顶。年仅生产9个月,产量超过29万顶,确保红军指战员和苏区干部人手一顶,满足了前线需要。 一顶小小的斗笠,竟然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他亲自到斗笠厂召开座谈会,调查工人的生产情况,指示工人想办法多生产斗笠。毛泽东拿起斗笠,试戴了一下,说:尖顶夹边斗笠,能不能改为休息时能当坐垫,热时候能够扇风,且背着不磨破衣服的斗笠呀?按毛泽东的意见,工人师傅立即将斗笠改为平顶,竹叶换为油纸,斗笠面用桐油刷上“工农红军”4字。从此,精巧美观、轻便耐用的斗笠,更加受到红军指战员的欢迎。 毛泽东满意地说:这新型的斗笠一是防雨性能更好;二是轻便,容易携带;三是既可防雨,又可遮太阳,还可以当扇子扇凉;四是行军休息时可以垫坐,睡觉时可以当枕头用,改得好啊! 由于前线需要的斗笠数额大,生产任务重,毛泽东交代省政府干部:“可再招收一部分斗笠工人,今后不要动员斗笠工人当红军,做斗笠支援前线也是一大贡献。”工人们听了非常高兴,更加激发了生产热情,一边干活一边编唱:“红军斗笠簸箩圆,毛委员指示改缠边;平顶平沿式样好,支援红军把敌歼。新做斗笠圆叮当,送给毛委员上前方;红军打仗真勇敢,要把白匪一扫光。” “告诉孩子,我是为革命而死的。” 由于国民党的残酷封锁,苏区食盐极度困难,当时盐价高于肉价十倍,一个光洋能买八斤猪肉却只能买八两盐。为了打破敌人封锁,苏区军民千方百计通过地下交通线偷运,组织工人利用各种关系到白区设点采购,把贵重药品、器材,特别是食盐藏在双层尿桶里、藏在打通的竹竿节里,走崎岖山路辗转绕过岗哨关卡,趁夜摸黑运回苏区。 但是,这毕竟只能解决部分困难,于是闽西苏区党和政府领导群众,掀起了熬制硝盐运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在长汀就有六家硝盐厂,职工60多人,日产硝盐20余斤,缓解了苏区食盐紧缺问题。 没有煤油,工人们利用闽西樟树生长众多的特点,烧炼樟脑油办起了樟脑厂,满足军需民用。为解决兵工用铁,在闽西苏区党和政府重视下,各地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冶炼厂,长汀濯田铁厂有一百多名工人,日产生铁0余斤。南阳铁厂、南堡铁厂、武平的店下铁厂等,也供应兵工厂和农具厂。 年2月,福建军区卫生部鉴于战事频繁,伤员增多以及敌人严密封锁导致药品奇缺的情况,在长汀四都渔溪廖氏长森公宗祠设立卫生材料厂,40余名工人以采集中草药为主,生产清凉油、仁丹、八卦丹、奎宁、济众水、骨灰末、大王粉、消毒棉、消毒纱布等,成为当时重要药品生产厂。中央卫生部派来制药技术员指导生产,中央苏区卫生部药材局局长唐义贞兼任厂长,她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领导职工为前线生产合格的消毒棉花、消毒纱布和一大批药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闽西苏区的军需工业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部分人员设备随主力红军转移,为不被敌人利用,剩余设备厂房予以掩埋破坏。 为了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闽西苏区的军需工厂加紧生产,日夜赶制各种军需用品。年10月,红九军团集结汀州,出发休整,被服厂工人日夜赶制几千套斜纹布薄棉衣、夹被、鞋子等为红军官兵远征提供物资保障。中央被服厂长汀第三分厂的工人,从红五月扩红后就天天加班,生产了大批军用被服。宁化被服厂、长汀硝盐厂、长汀铁厂、四都兵工厂等,日以继夜地加紧生产,支援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长汀县的斗笠厂火速赶制了20万顶斗笠,保证红军长征每人都能戴上一顶。让人称奇的是,历尽千难万险,有的红军战士竟将这种斗笠一路带到了延安。不少红军官兵在回忆文章中,也常常满怀深情地提到闽西苏区的斗笠。 红军长征后,闽西苏区军需工业部分随军远征,大部坚壁清野,小部分与后方留守部队向山区游击转移,环境十分残酷。中央苏区卫生材料厂厂长唐义贞(陆定一夫人),在战斗中被俘,因吞咽机密文件,惨遭剖腹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唐义贞在转移前将刚出生的男孩小定,寄养在范其标家,把一条毛毯、一个铜盆送给他们,用中文、俄文写下湖北武昌老家地址,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即来联系。如果我未能再来,就说明我已不在人世了,但也要告诉孩子,我是为革命而死的。”直到年9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陆定一,才找到离散40多年的儿子范家定,将其改名为陆范家定。 闽西苏区的军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壮大,不仅成为中央苏区的支柱产业,而且由地方主办纳入中央苏区直接管理,对繁荣苏区经济,保障革命战争胜利,巩固和建设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系市作协副主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z.com/qdzz/1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德这个地方曾是一夜暴富的神话,如今
- 下一篇文章: 新闻播报中国功能性化妆品创新发展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