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唐朝人竟然吃这些食物这本书刷新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一位吃货将军曾说, “物无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戎马倥偬的战场上,他曾以破败的马具障泥、藏矢的器具胡盝为食材,处理炮烹后食用,据说其味极佳。 纵览史料,“物无不堪吃”并不只是吃货将军的想法,大多数唐人亦秉持类似的观念。尤其在宴饮方面,唐人格外崇尚新奇,极尽“造业”之能事。 一种流行于唐宋,美味养生的饭食唐宋时期,人们好食青精饭。 “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中,青精饭被冠以“玉斧餐”的美名。而在杜甫眼中,青精饭又是一种有着摄生良效的饭食:“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既美味又有养生功效的青精饭到底是如何烹制的呢? 唐代舂米俑 新疆阿斯塔纳墓出土 幸好,南宋文人林洪将这个答案记录在《山家清供》一书中。在该书的开篇,林洪详实地记载了这种饭食:取南烛木的枝叶捣汁后,浸入上好的粳米。一两个时辰后,将浸透的米隔水蒸熟。接着,将熟透的米饭暴晒至坚硬后就可以贮藏起来了。当需要食用的时候,取“坚而碧色”的米饭倒入适量的滚水中,“煮一滚即成饭矣。” 唐人修仙必备菜生活在唐代后期的李德裕,曾被唐玄宗一贬再贬,从宰相至司马,再到参军,从京都到潮州,再到崖州。历经宦海沉浮的李德裕早已对现实心灰意冷,只有将余生寄托在飘渺虚无的成仙之路上,所以他研制出李公羹这道菜。李公羹用珍玉、宝珠、雄黄、朱砂、海贝煎制而成得,每杯羹竟然需要耗费三万钱。在古人眼中珍玉、宝珠等物永生不腐,而雄黄、朱砂则为众人熟知的炼丹原料,有着辟邪、防腐的功效。于是,他们将此类物质与摄生之效附会起来,认为服食这些东西可吸收其不朽,从而使血肉之躯永存。 唐代三大洋酒大唐帝国大到专业酒坊,小至寻常百姓家皆可自行酿酒。葡萄酒、龙膏酒和三勒浆为长安三大域外特色的名酒,是大唐权贵们所嗜之酒。 葡萄酒是西域之酒,其“芳辛酷烈、味兼缇盎”,一旦入肆,便深得大唐百姓所爱。吴地百姓视之同黄金所制的酒器金叵罗一样珍贵,两者都可作为女子的嫁奁,李白曾目睹吴地女子出嫁时的盛况: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持杯侍女图(局部) 永泰公主墓壁画 龙膏酒自伊朗高原的东部国家乌戈山离而来,是一种以鳄鱼为主料的养生药酒。此处所谓的龙膏,应当是指鳄鱼。龙膏酒黑如纯漆,喝完可令人神爽。 三勒浆源于波斯,由菴摩勒、毗梨勒,以及诃梨勒三种果实所酿,故谓之三勒。菴摩勒清热利咽,润肺化痰;毗梨勒主治风虚热气,功效与菴摩勒近,还能止泻痢,研成浆染须发,可使其变黑;诃梨勒亦作“诃黎勒”,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称其可利气。因而,三勒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生药酒。80后的学子们必定记得有一种名唤“三勒浆”的考前神药。不过,此三勒浆与来自域外之三勒浆,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后宫茶话会现场《宫乐图》是唐代宫廷品茗之风兴盛的一大见证。此画以宫廷女子宴集为题材,洋溢着西域气息。十位丰腴的宫人围绕在一张竹子精编而成的大方桌四周垂腿团坐,她们竞相斗艳,品茗、斟酒。波斯传来的四弦琵琶,蹲伏在桌下的狮子犬以及这个时代广为流行的高桌大椅等,在此画中都颇为醒目。 《宫乐图》 关于这张画作的来历尚不明确,但却将大唐帝国的繁盛栩栩如生地传达给世人,此画反映了唐人由分食制转变为会食制或合食制,由跪坐、盘腿坐演化为垂腿坐的情景。有人说,唐代饮食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是家具的重大变化,此话不无道理。 馆藏图书《另类唐朝——用食物解析历史》 作者:张金贞 浙江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TS/-1 本书从美食的角度,串讲一个大家未曾全然了解的大唐。从废太子李承乾的突厥烤肉,到想贴身侍奉武则天却因口臭被拒的宋之问用来遮羞的“鸡舌香”,从唐太宗的丹药说到杨贵妃吃的荔枝其实产自四川,笔锋一转重述马嵬之变的惊心动魄。作者文笔典雅流畅,叙事中夹杂自己的寻味体验,娓娓道来,颇有意趣。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5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期心脑血管健康高血压高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