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温暖坚定同行
教育,与温暖坚定同行 ——余胜国 年,一个阳光匝地的上午,我初到长沙县,来到这有着“三湘首善”美誉的福地。山水空濛、青黛含翠的星沙城,浸润着浓郁的自然气息与人文情怀,让我想起哈代和艾米莉·勃朗特笔下远方辽阔的景致,还有土地上生息繁衍的人们,平静真实的自然向上的力量,让初来的我有了说不出的欢喜。 欢喜之余,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既有北师大教育集团的重托,也有耳畔时常响起的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县的号角声,或许,还有对未来教育生涯的忐忑不安。 如今六年历程已过,回眸欢欣与泪水,在长沙县教育发展的壮阔蓝图下,可谓一路芬芳一路歌。作为外乡人,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长沙县人民蓬勃的热情,也体会到了教育发展的蓬勃之势,要谈起来,我确实因为成了长沙县的一名校长而自豪。 1 走近你,温暖我 近几年长沙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在此安家落户,找到生命一程或终生的归属与幸福。自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长沙县的学生。长沙县热情接纳着每一个从五湖四海前来的家庭,也热情拥抱每一个需要知识的孩子。近五年,长沙县大力投资教育,扩建学校,增设学位,补充师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保障教育公平公正,打出了一套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组合拳”,真正为老百姓服务。教育是民生工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教育者的至高理想,在这片沃土之上,教育者、受教育者都触碰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走近每一个家庭,温暖每一个孩子。长沙县教育向来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有教无类、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让学生来源多元,层次也多样,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像我校,处在安置区,有不少来自县外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同,部分孩子缺乏自制力,存在沉迷手机、游戏、小说等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我校开启新时代全员家访行动。 每当暮色四合,我们的老师就开始奔波忙碌在星沙的大街小巷,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叩响一扇又一扇家门,面对面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教育问题。灯火阑珊之时,我们回到家中,停下一天的忙碌,打开朋友圈,又与辛勤的教育者们相遇。我欣喜地看到,长沙县很多学校也都在慢慢践行全员家访。原来无所谓教育背景,无所谓成长经历,无所谓家长水平,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永远需要。家访已经成为全县教育的金钥匙,正把各种教育力量融合在一起,让老师有底气,学生有生气,教育接地气,让办一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变成现实。 走近每一个“你”,温暖每一个“我”。长沙县的教育向来是自发的,多方力量同时生长的。我们发现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每所学校的大门口都有自发到校参与护学的家长志愿者,他(她)们风雨无阻地为孩子服务,许多人长达几年的坚持与坚守,其身影已然成为学校另一道靓丽的风景;长沙县一中唐林老师长年坚持为西藏边远山区的孩子做公益,捐款、捐物、捐图书,而且每年都亲自把这些爱心钱款物品送到孩子们手中;疫情期间,老师们自觉地开展网上备课、授课,更令人感动的是百熙全体班主任自发地组织上早自习……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真像夜晚的一颗颗明星,在天空中连缀成一张大网,闪闪发光的星沙教育之网,不负每一位学海“赶路”的孩子。 借得东风花千树,在星沙的沃土之上,我们所见之处,皆是细微,却蕴涵至道,譬如阳光辉映脸上,温暖在每一个“我”的心里。 2 这个校长像父亲 六年的时间,寒往暑来,平日工作中,我对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知敬畏,有底线,珍惜现在的岗位。”说多了,有老师便笑言:“这个校长像父亲。” 也是的,我的女儿和学校老师年龄差不多,我对她的教育,并无很多时日的朝夕相处,只是一直给她指出明确方向,要求她要自律,告诉她头上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我们一家人,分居三地,女儿在湖北,妻子在广东,我在湖南,我们借着彼此勉励的话语,一起努力奋进。 对于老师的师德教育,我相信也是如此。大爱无痕,大音希声。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有一定自悟能力,我们需要的是给予一个方向,然后精心等待,静待花开。 临近毕业的时候,总是有家长找到学校老师,说:“给我孩子补一补课。”我们的老师断然拒绝:“老师在课堂上都会过细讲解,课余时间也会重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7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业图强,农村向美,农民增收河北迁安全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